西班牙IE商學院教授、哥斯達黎加前總統顧問奧托恩·索利斯·法利亞斯6月21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西方主要經濟體正在競相阻礙中國的出口。近期,美國和歐盟分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100%和38.1%的關稅。
推行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
文章指出,美國和歐盟搬出的論調是,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從政府補貼中受益,動力電池產能過剩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補貼所導致的。
美國本屆政府延續了上屆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這類行徑或將導致全球貿易增速大幅放緩、全球價值鏈中斷,并影響國際分工。這將對西方經濟理論所倡導的公平競爭和自由市場構成沖擊。
應對這種局面,中國想必會采取反制措施。即便不考慮這一后果,西方也應該正視保護主義對在華建廠并出口產品的西方企業利益的損害。正如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期所強調的,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中,有一半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
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也對加征關稅一事表示擔憂。他指出,歐盟此舉將對德國企業及產品造成打擊,降低汽車價格需要引入更多的競爭、開放的市場和顯著改善的商業環境,而不是借助貿易戰和封閉市場。事實上,梅賽德斯-奔馳和大眾等德國汽車集團也反對加征關稅。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指出,加征關稅并不能解決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穆勒強調,與其加征關稅,不如致力于提升歐盟對制造商的吸引力。
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中國完全可以擾亂全球貿易,損害西方汽車制造商的利益。如此一來,貿易戰可能會全面爆發,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等各大經濟體的利益都將受損,因此中國不會這樣做。
推行保護主義只會事與愿違
文章進一步表示,若所有經濟體都訴諸保護主義,那么誰將成為贏家、誰將淪為輸家?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美國為了維護全球霸權地位,千方百計拉攏西方經濟體打擊所謂的“共同敵人”。不過,這一策略似乎從未奏效。
假設美國遏制中國的圖謀得逞,那么會發生什么呢?若沒有了“共同敵人”,西方經濟體很可能會陷入激烈競爭,進而引發貿易戰。
若要確定誰會脫穎而出,我們需要知道哪些經濟體擁有規模龐大的市場、能夠實現高速增長、保持足夠的競爭力并從當前的國際分工中受益。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彌補“逆全球化”所帶來的損失。
中國擁有龐大且仍在擴大的市場,較高的儲蓄率和投資率。此外,中國有能力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實現技術多元化,增強國力。有鑒于此,中國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自由、不公平的全球貿易對自身的影響。
西方雙標行徑昭然若揭
文章分析稱,西方的虛偽可以從其農業政策中得到進一步論證。美國和歐盟每年都會給農業提供巨額補貼,并對從多國進口的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比如,歐盟對進口香蕉征收高額關稅,以保護加那利群島那些缺乏競爭力的農民。歐盟并沒有理由對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和洪都拉斯等國的農產品加征關稅,畢竟這些國家的香蕉種植者沒有得到任何補貼。歐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其香蕉產業無法同拉美相競爭。
歸根結底,歐盟和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也是因為其汽車行業相較于中國缺乏競爭力。對于歐盟和美國而言,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中國實施了強有力的產業政策,而是中國汽車行業所展現的高效和競爭力。
(編輯:嚴玉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