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方于去年11月提出“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以來,一批批美國青少年接連來到中國。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秘書處執行主任、廣州大學美籍專家斯蒂夫·法爾日前在《中國日報》撰文稱,推進青年交流項目對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中美人文交流意義重大
文章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在此背景下,第14屆中美旅游高層對話近日在陜西西安開幕。這類會議為人文交流提供了巨大機遇,對于減少誤解至關重要。
誤解乃至恐懼往往源于情況不夠明了。隨著世界局勢日益復雜,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通過增進理解、深化友誼來消除不明因素,中國近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正是有助于應對相關挑戰。
據估計,世界上只有2%的人口有過出國旅行經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若能團結一致,我們將變得更加強大。通過深化合作促進知識和資源共享,我們將有力應對氣候變化、貧困以及衛生等全球問題。
中國優化簽證政策,進一步促進民間外交,這一舉措大受歡迎。中方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這無疑有助于進一步增進了解、深化友誼。
對于來華旅游或出差的外國人而言,免簽新政無疑將促進互利共贏。當外國游客來到中國,他們可以探索一個充滿機遇、極其美麗的國家。中國有著熱情好客的民眾和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比如,在廣州,游客可以觀賞建筑、繪畫和瓷器,欣賞歌劇、音樂,品嘗各式美食。
很多商務旅行者已經意識到,中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公眾的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人才最多、資本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青年交流項目至關重要
文章進一步表示,未來的世界領導者就在今日的學生群體中,因此學生交流項目至關重要。這類交流項目具有 “乘數效應”。國內外的項目參與者面對面交流,相互學習,并在互相尊重和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形成持久的紐帶。
產生分歧可謂在所難免,分歧加大往往是由于溝通不暢。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講不同語言的人的思考方式和應對挑戰的方式各不相同。民間外交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克服溝通不暢帶來的挑戰。
我們可以消除分歧,最佳方式是促進相互理解。與其揪著分歧不妨,不如相互學習,妥處分歧。
無論來自哪個國家,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應當共同努力,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編輯:嚴玉潔 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