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戰略競爭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俄烏沖突給世界局勢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蘇仍然存在較大挑戰。伴隨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格局的加速調整與變革,中日兩國面臨的課題愈加錯綜復雜。在此背景下,日本外相時隔三年,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再度訪華,或將成為中日關系發展的新契機。但由于歷史、現實等諸多因素復雜交錯,中日關系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中日關系或將迎來新契機
日本外相林芳正訪華是中日兩國加強溝通的明確信號,向中日兩國以及國際社會傳達了對中日關系發展的積極預期,有助于穩定中日關系大局,成為中日關系發展的新契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雙方一致同意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五點共識”,恪守日中四個政治文件。去年中日兩國領導人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系達成“五點共識”,是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引領。雙方一致同意落實該共識,展現了中日兩國在維護雙邊關系穩定的基礎上,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的愿望。
其二,雙方一致同意加強溝通。林芳正訪華前夕,中日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線路建設完成,加強了中日雙方海空危機管控能力,有利于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中日兩國互為重要近鄰,加強對話溝通是維護中日關系穩定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增進理解和互信,減少因誤解和偏見導致的緊張和矛盾,推進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其三,實現中日在經貿領域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中日都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互為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2022年中日雙邊貨物進出口額超過3500億美元。伴隨著RCEP的正式簽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及區域合作進程的推進,都有助于推動兩國在經濟領域實現更加廣泛、深入地合作。
中日關系仍需跨越諸多障礙
日本外相訪華雖然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新的可能,但兩國在歷史問題、現實問題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矛盾。因此,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友好關系需要跨越諸多障礙。
其一,歷史問題、臺灣問題、領土問題等兩國間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依然存在。日本應該正視歷史,深刻反省二戰期間犯下的罪責,真誠地向受害國家道歉;認識到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承諾,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正確教育年輕一代,以免在相關問題上再生事端。
其二,日本追隨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取向阻礙了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在林芳正訪華前夕,日本謀求創設美日菲安保磋商機制,并計劃在與那國道部署導彈,意圖在南海、臺海等地區遏制中國。3月31日,日本宣布限制23種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配合美國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日本應該認識到,一味追隨美國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應該采取更加獨立自主的外交舉措。日本若希望真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不能在國際關系中推波助瀾、挑起對立甚至制造矛盾,而應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攜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其三,缺乏政治互信是中日關系中存在的短板。近年來,日本通過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無端“妖魔化中國”,進而借機出臺“安保三文件”,上調“防衛費”,加快國家軍事化步伐。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罪行給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傷害,而今又加緊強化軍事力量,意欲突破“專守防衛”原則,引發亞洲鄰國擔憂。日本須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在軍事、安全領域慎重行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中日兩國是永遠搬不走的鄰居,“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是歷史留給兩國的寶貴警句。縱然中日關系面臨諸多挑戰,但雙方應該排除干擾,克難前行。日本應該從東亞乃至世界整體利益的出發,正確認識與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踐行諾言、與鄰為善。中日兩國應該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雙邊關系走向健康、友好的發展軌道,進而為本地區乃至世界的繁榮與穩定做出貢獻。(張嘉鈺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