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雙循環”?未來應該如何加速推進“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總臺推出對專家學者的系列權威訪談,來看林毅夫教授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
林毅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在他看來,面對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既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必須之舉,也是中國在現有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我們從國際比較來看,越大的經濟體,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會有更多的是在國內消費。隨著我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以后,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就會越來越高,而服務業當中有很多是不可進行貿易的,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出口占GDP的比重一定下降。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靠國內的循環,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在林毅夫看來,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也會不斷釋放。深化改革,是推動內需潛力釋放的重要手段。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要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這樣的一個政策指導之下,一些市場的不健全把它完善,然后這樣能夠更好地釋放我們的增長的潛力,能夠更好地維持高質量的發展。
基于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觀察,林毅夫認為,當前國民經濟循環中仍有一些“淤點、堵點”需要打通。比如,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向小微企業、農戶等的循環還不夠暢通;人才流動仍然受限于戶籍制度和房價等多重因素;而農村土地市場尚待完善。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這些淤點、堵點,它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坎兒。要解決這個坎兒的話,目標是有效的市場。但是要構建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為的政府來抓住它的痛點、難點在什么地方,有些是要協調經濟當中的不同的企業、不同行業來共同發展,有些是需要政府來制定政策,落實這些政策。所以深化改革是大的方向,有效市場是大的方向,同時有為政府跟有效市場這兩只手缺一不可。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就強調要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林毅夫表示,未來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釋放發展潛力,提高發展質量,中國的發展將不僅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
(記者 肖璞 張勤 丁雅妮 董羽 王佳林 神浩)
(肖璞 張勤 丁雅妮 董羽 王佳林 神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