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際,國人一如往昔追思愛國詩人屈原。“不數既往,不能知將來;不求遠因,不能明近果。”正如習近平所說,紀念屈原,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與時俱進之路徑。端午節,讓我們跟隨習近平找尋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8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
親仁善鄰、協和萬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數百年前,即使中國強盛到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30%的時候,也從未對外侵略擴張。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
——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2017年1月18日)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
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于“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扎扎實實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
——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2016年9月3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8日)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