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也是一部民營經濟發展史。總結40年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經驗,尋找民營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本質和根源等等,成為新時期有關專家學者以及民營企業家們最關注的焦點
據論壇發起人,中國工匠精神先行者、大國工匠文化體系構建專家、知名財經作家付守永介紹,本次論壇是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圍繞國家戰略和工匠精神,集合50位專家學者及民營企業家,從工匠精神角度分析并分享40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規律及經驗,并且提出讓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方法。
在會場,論壇發起人付守永從三個層面闡述了民營企業需要的工匠精神。
第一,改革開放四十年民企發展面臨的“六道坎”
民營企業在過去40年發展過程中面臨舊的“三道坎”,即產品嚴重同質化、惡性價格戰、假冒偽劣猖獗,這三個問題嚴重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而未來十年,中國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顯著特征是智能化。中國經濟在全球新秩序下的自我調整,企業進入經濟發展新秩序。中國迎來消費升級,符合消費升級的企業新物種將崛起。這也意味著新“三道坎”的產生,即品質革命、效率革命、價值革命,而這新“三道坎”,卻也正是民營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根本遵循。
第二,企業家急需對工匠精神認知升級,做“匠系青年”
企業可持續經營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升級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工匠精神的內核是建立工匠文化、工匠精神的落地保障是建設工匠制度、工匠精神的落地本質是教育、工匠精神的落地抓手是持續精進技藝。“文化、制度、教育、技藝”形成工匠精神踐行、創新、傳承的四輪驅動。
付守永認為,求深不求廣、貼近客戶、技術創新、細分領域的品牌號召力、持續的人才教育五大戰略是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的共性選擇。工匠精神對于企業家來說是一種使命的召喚。具備工匠精神便具有一種強烈的人生使命感,正是因為工匠精神的使命召喚,他們愿意用3年、5年的時間打磨出極致的產品,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不畏失敗。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真正視工作為修行,視奮斗為享受,才能堅守“良知、厚道、向善”的做人品德。他們愿意靜下心來做好一件事情,而具有這種精神的企業家被付守永稱為“匠系青年”。
第三,新經濟秩序下企業踐行工匠精神、提升競爭力的三大建議
付守永對民營企業踐行工匠精神提出了三點建議。一,重新規劃企業成長路徑。付守永認為,中國95%的民企應當拋棄快速做大的成長路徑,重新規劃面向未來的新成長路徑,這條新路徑是“做強-做精-做久”。二、盤活人才競爭力。企業家必須建立“成人達己”的經營哲學,建立企業的再教育系統,持續加強人才培養,構建高效靈活的發展機制。三、培養創造差異化價值的能力。主要在產品領先、技術差異化、商業模式創新上做到優于競爭對手。
在論壇的分享環節,多位與會代表就“具有工匠精神企業”在論壇上作精彩發言。
蘇州德勝洋樓總經理趙雷介紹道,作為實踐工匠精神的典范企業,他們始終堅持打造企業的“脊梁精神”,把質量視為人格,堅持“質量是道德,質量是修養,質量是對客戶的尊重”的經營理念,“產品可以小,但標準必須要高、品牌影響力不能小;團隊可以小,但管理系統和文化不能少”。
作為全國三農產業的標桿企業,安徽“老鄉雞”企業代表介紹該企業始終堅持“把當下的事情做到極致,把產品做到極致”的理念。這也成為其近幾年快速發展、競爭力不斷提高的根源。
北京宏昆集團總經理金海平介紹,該企業旗下酒店品牌在酒店業數據平臺上持續排名第一,超越了很多知名的外資和國內品牌。金海平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正式源于他們始終堅持在工作的各個層面實踐工匠精神,“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追求服務和產品標準化、服務體系設計、精益管理、員工培訓等各個層面的“匠心”,從而成為全國服務業的典范企業。
本次論壇匯集三大重要成果。
成果一,成立“中匠智庫”
論壇宣布成立“中國工匠精神智庫”(簡稱“中匠智庫”),這是國內第一家為民營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的智庫,以“返璞歸真,解企業之惑;正本清源,排國家之憂”為宗旨,幫助企業構建工匠文化體系,真正的將“工匠精神”落地,將工匠精神轉化為生產力,助推民營企業回歸商業本質,持續賦能,增強民營經濟未來30年的核心競爭力。
成果二,打造三個100工程
論壇將在三年時間帶領100家企業走出國門,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深度游學;三年時間深度輔導、培育100家具有工匠精神基因的企業;三年時間研究100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個人或企業,形成中國解決方案樣本。
成果三,發布工匠精神國民宣言
形成“工匠精神國民宣言”倡議書,向全社會公布,共享論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