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王逸平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他還是一個與病魔苦戰了25年的病人。在自身患有無法治愈的疾病的情況下,王逸平帶領科研團隊歷時13年研發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使2000多萬患者受益。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因病在科研工作崗位上離世,年僅55歲。
爭分奪秒搞科研是王逸平1988年進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以后,一直保持的工作態度。上世紀90年代初,王逸平和同事們從丹參這種材料入手,研究其成分與特性。就在新藥研發剛有起色的時候,1993年,年僅30歲的王逸平卻被查出患有一種醫學界至今難以治愈的疾病:克羅恩病。王逸平深知自己所患疾病無法完全治愈,只能靠藥物控制,而要想達成研發新藥的夢想,就必須和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
王逸平
經過艱苦攻關,王逸平與同事們終于發現,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特別強,便大膽推測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用成分。基于這個重要發現,王逸平創造性地提出以丹參乙酸鎂為質量控制標準,來研制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藥新藥。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失敗對未來的研究也是一個貢獻,研究新藥同樣如此。但是王逸平始終沒有放棄,他帶領團隊經過一次次推倒重來,一次次反復確認,將安全有效,落于每一期臨床試驗中。
2005年,王逸平和團隊成功研發出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這一過程用了整整13年。在這個藥的說明書上,清楚地表達了藥理作用,并且標注了不良反應。該藥物已經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2000多萬患者從中受益。目前,他的實驗室還在繼續著有關降血脂、腦缺血、抗心律失常的一些新藥研究。
上海徐匯區中心醫院中心實驗室副主任余琛和王逸平認識20多年了,他們合作研究的是一個治療心律失常的藥,叫硫酸舒欣啶。這個藥有個代號是87823,是1987年開始立項研究的,到現在已經進行了31年,目前還沒有獲批上市,已經完成二期臨床實驗。
王逸平(右)與實驗室做實驗
做創新藥不僅需要嚴謹專注的工作精神,更需要毅力和堅持,還意味著要有更多的擔當和責任,要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風險和壓力。硫酸舒欣啶是一種復合型的離子通道阻滯劑,抗心律失常更高效安全,已經獲得了多個國家發明專利,目前還沒有獲批上市。
做出“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是王逸平的夢想,這樣的藥是對病人最有效的藥,是救人一命的藥。在新藥研發的同時,王逸平還領導團隊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臺體系,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50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王逸平患的這種病引發腸道痙攣帶來的疼痛,一般人都無法忍受,病痛發作時王逸平就自己給自己打針緩解疼痛。他走后,同事在辦公室發現了一本他手寫的《Crohn’s病程記錄》,里面記載了他病情反復發作的過程。在筆記本里經常能看貧血、大量便血、疼痛、昏迷等描述,他的體重只有100斤左右。
從30歲到55歲,長達25年時間里,王逸平以抱病之軀,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部專項、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中科院重大專項等眾多研究任務,獲得了很多榮譽。
現在,熟悉的辦公室,熟悉的藥,熟悉的椅子都還在。但是,那個最熟悉的人卻離開了,這一切他都不需要了。但課題組卻離不開他。“前段時間在課題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也不知道這個方向到底要不要走下去,當時非常沮喪。當時特別希望王老師能走進實驗室,跟我說‘沒關系的,總是這樣的’于是就邊哭邊想王老師,希望他走進來跟我說這樣的話。”王逸平的博士研究生李惠惠說起她的導師,眼眶不覺濕潤了。
“沒關系的,總是這樣的,做科研總是這樣的”,這是王逸平經常對他學生說的話。王逸平與病魔賽跑了25年,以崇高的家國情懷研究出造福人類的醫學成果。雖然王逸平離開了,但是他的夢想、他的精神、他的新藥卻造福著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