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志成(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教授、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方面,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時遭遇波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逆全球化的泛起,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走向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經濟全球化不僅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歷史進程,也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潮流。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強調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其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考察歷史不難發現,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產生活的范圍和空間不斷擴展,逐漸從家庭、地方、民族、國家、區域走向世界,地方、國家、區域之間的交流聯系日益便捷和密切,傳統的國界和時空觀念發生變化。尤其是冷戰結束后,美蘇兩極對峙消停,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自由貿易和開放合作大行其道,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資本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加大,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相互依賴、緊密聯系的整體。
無論是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人類第一個全球化商品,以電氣時代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第一次經濟全球化浪潮,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生活在一個相互為鄰的“地球村”,還是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都毫無辯駁地表明,經濟全球化并不依附于人們的主觀意愿,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才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前行的真正動力。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任何國家任何集團逆經濟全球化潮流而動的政策和言行,都違背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其結果必然會破壞全球生產和國際分工體系,必定會給全球經濟貿易和政治安全帶來嚴重危害。
經濟全球化也是世界各國福祉的必由之路
盡管早期的經濟全球化伴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與掠奪,但是經濟全球化客觀上不僅推動了全球生產體系的興起,帶來了全球經濟繁榮、財富逐步增長和民眾生活的普遍改善,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全球性路徑。
據統計,1970年至2017年,全球GDP總量從不足20萬億美元升至80萬億美元,人均GDP從5185美元升至10634美元,全球貿易額占GDP的比例由26.72%提升至56.21%。1981年至2013年,全球貧困人口比例由42.3%下降至10.9%,全球85%的人口預期壽命可達60歲,是100年前的兩倍。這些事實雄辯地證明,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投資貿易的繁榮便利、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經濟創新、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國際合作與相互依賴的深化、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制定實施,都充分展現了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已經深入世界各國人心,符合絕大多數國家的根本利益,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客觀現實。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和發展,各國人民要實現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就必須在全球化歷史前進的邏輯中不斷前進,在全球化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持續發展。各國應該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成果。
經濟全球化將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一柄利弊相兼的雙刃劍,其發展歷程從來不會一帆風順,而是風險與曲折相伴而行,整體上將呈現出螺旋式上升和發展,在一些時期還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倒退。
由于迄今為止的經濟全球化模式主要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傳統跨國公司主導,一些傳統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陷入制度性困境,甚至越來越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世界各國的普遍期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諸多弊端。經濟全球化的不充分、不平衡發展不僅造成了新的社會貧困、沖突和不平等現象,而且也造成全球發展失衡加劇、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公增大、國際沖突風險上升、國內社會矛盾激化等負面影響,直接助長了極右翼政治力量的地區性崛起和民粹主義的全球性泛起。特別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增長速度遲緩,發展動能不足,普惠程度不夠,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經濟下行的風險明顯加大,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較量趨于激烈,傳統的經濟全球化亟須在理念、模式和合作機制等方面推進創新。
需要注意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爆發過多次逆全球化浪潮,但每次逆全球化都是全球化發展的短期挫敗,并未影響全球化持續深化的宏觀走勢和主流方向。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戰略定力。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受益者和貢獻者
歷經40年改革開放,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助推全球化發展,不僅改變了自己的面貌與命運,也通過改變自身而深刻地影響和造福了世界。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做大全球經濟貿易“蛋糕”,切實推動貿易便利化,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堅持與全球貿易伙伴互利發展,相互成就,不僅成為“世界工廠”,更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巨大市場和全球創新合作的重要參與方,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出口國、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價值理念對矯正既有全球化的不足,構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發揮著引領作用。
進入新的時代,中國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進一步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平,不僅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而且將自身的市場潛力優勢、產業集群優勢和集成創新能力優勢有效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大格局,推動高端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和自由流動,必將為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創造新的時代機遇。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3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