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8日電(記者李榮)新近采訪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章曦,提及正在這個典型的都市型郊區探索嘗試的科創環境下的鄉村振興,當問到具體哪一處做得好可以先去看一下,回答是“暫不透露”。這是嘉定一貫的作風,一件事等實實在在做好了再說。
“實”字當頭的作風,是嘉定這個上海近郊區的一個鮮明特質。它從開初的上海“科學衛星城”的定位,到現在“創新活力之城”的打造,始終都是以實事實做來換取應有的實力,避免各種“空心化”的趨向。
在新興與傳統的轉換中避免產業“空心化”
今年建縣整整800年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嘉定,上世紀50年代末被命名為“上海科學衛星城”,如今又被上海確定為市郊唯一的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全力打造經濟高質量、城市高品質、治理高水準的創新活力之城。
嘉定還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擁有上汽大眾等整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300多家。
在位于嘉定的上汽大眾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安裝汽車底盤(10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從汽車這一嘉定最為“精亮”的產業領域中,可以看出其獨具特色的“實”字當頭的產業之路。在嘉定這個創新之城,對于新興與傳統、“新與舊”卻有自己的獨到想法:沒有絕對的新,也沒有絕對的舊。新與舊、新興與傳統,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而不是絕對割裂的。1958年,新中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嘉定誕生;1984年,中德合資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嘉定成立。汽車在如今的嘉定人看來,早已不是新興產業。但是,嘉定的產業創新卻始終牢牢扎根在這個穩固的產業基礎之上。
向產業鏈的“全鏈延伸”,打造“上海國際汽車城”,這是一種產業創新。目前,國內唯一的全尺寸整車風洞實驗室、國內先進的轎車專用試車場等一批汽車研發類功能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先后建成汽車博物館、汽車會展中心、國際賽車場,成為國內唯一的“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區”。
推動汽車產業再出發,抓住汽車產業“低碳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窗口期,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積極搶占汽車產業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更是一種創新。在嘉定已設立了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擴大到12公里,開創了國內先例。
中間型產業與終端產業對接避免技術“空心化”
嘉定這個“創新活力之城”,集聚了11個國家級科研院所、7所高校、50多名院士以及2萬多名科研人員,人才總量超過30萬人。可以說,處處都有最新科技的蹤影和信息。
不過,在嘉定,對于互聯網等新科技,始終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理念:各種新興科技永遠是一個工具,它不能越界,不能永遠做“空軍”,它一定要落地,與“陸軍”整編,最終是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服務的。
上海嘉定城區景色(2017年6月14日攝)。新華社發(嘉定區委供圖)
所以,在嘉定,其產業重心永遠放在“終端產業”:汽車、高端醫療、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等是其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而那些中間型的小微科技型產業和雙創產業,則可以在其“大象起舞+螞蟻雄兵”的對接機制和格局中找到自己的“落地空間”。
在嘉定工業區內落戶的三友醫療,是一家從事國產高端骨科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的前沿醫療設備終端型企業。其董事長劉明巖認為,終端企業是一個“多向的大平臺”,一個“面向”是朝著使用醫療器械的醫生和患者,不斷地形成交流和反饋;另一個“面向”是朝著新型醫療器械這個終端產品的各個“過程性環節”,所有這些環節都可以對接中間型的科技企業和服務商,比如3D打印等中間型的新技術。這樣的“終端+中間”的模式,就可以讓科技與實業緊密結合,既不讓實業跟不上科技的步伐,也不讓技術“空心化”。
產城融合聚焦高品質發展避免城市“空心化”
“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單靠‘產’一條腿走路,是走不好、走不遠的,必須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章曦談到,嘉定新一輪的城市建設,正在構建獨立完善、高等級的功能配套,打造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
在上海,嘉定一向有“教化嘉定”的美譽,其800年文化特質依然深深刻印在其城鄉生活的肌理之中。嘉定的保利大劇院,是擁有水景劇場的高端劇院,但其堅持了一條平民化的理念:“月月有公益場,場場有公益票”,讓高雅藝術走進群眾生活。
坐落于嘉定新城遠香湖畔的嘉定圖書館(2017年12月24日攝)。 新華社發(嘉定圖書館供圖)
親民,是“教化嘉定”的文化信條。這里獨創的“我嘉書房”,是上海首個以社會化合作模式運營的24小時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項目,以多元設計和高品質的閱讀空間,打造百姓家門口富有文化底蘊的“公共客廳”,目前已建成使用13家,年內將建成30家。“文化嘉定云”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在國內也是率先之舉,依托大數據,整合全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提高了文化資源與市民需求的高效精準對接,目前注冊用戶達15.3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30萬次。
“嘉定是創新活力之城,但歷史上的好東西、好文化一點不能丟,這也是活力之源。”章曦表示。嘉定環城河是上海地區唯一保存完好、且依舊具備實用功能的古代護城河,今年貫通了沿河步道,形成綠色閉環。江南水鄉特色的風貌之“形”和文化傳承之“魂”,也正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得到切實的激活。“到時候,一定邀請大家去看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