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論語】
作者:李慧
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對于民營經濟發展,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研究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即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也毫不動搖地支持、保護、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回應了市場關切,消除市場關于“國進民退”的擔憂,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三個“沒有變”——“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三個“沒有變”讓民營企業家的“心定了”,增強了民營企業的信心和決心。會議同時提出,明確抓好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也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開藥方”,為民營經濟長遠發展注入“強心劑”。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社會上流傳著“民營經濟離場論”等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當前中國經濟正值“三期疊加”,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尤其是處于產業鏈下游的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
面對這種環境和壓力,我們要辯證地來看。既要認識到破解難題面臨的復雜形勢,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
從更長遠的視角看,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絕非一時的權宜之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負面清單”和簡政放權,體現了黨和國家破除壟斷,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和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決心。進入新時代,中國的民營經濟只會壯大、不會離場,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差。
面對中央的表態,廣大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只要有了政策的確定性,就能堅定信心、心無旁騖地發展好企業,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不可否認,民營經濟在當前形勢下確實面臨很大的壓力,面對很多困難,特別是規模較小的中小微企業面臨著生存考驗。對于民營經濟的困難,黨中央都看在眼里,并且已經拿出了切實的改革舉措。要讓民營經濟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既要求民營企業自身不斷創新、練好內功,更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營造環境、做好服務,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切實把中央政策落在實處。
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就要在認識上更加重視民營經濟,對民營經濟的定位和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更加充分的認識。要認識到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就要在政策上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減負”上下功夫,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為企業發展“松綁”。
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就要努力為它們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
壓力是挑戰也是動力。困難面前,更需要民營經濟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歷程的核心經驗之一就是對民營經濟的放開和對民營企業家的呵護。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這種呵護意味著更深的信任,意味著更開放包容的政策,意味著更有力有效的保障。在這種呵護中,民營經濟一定能夠實現更大發展。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06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