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引發國際社會熱議。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米滕杜·帕利特3月4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若一國想要提升在全球生產中的比較優勢,那么促進創新可謂至關重要,這尤其適用于正在推動經濟轉型的中國。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大勢所趨
文章指出,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人口結構加速轉型所推動的。事實上,人口結構轉型將對中國的產業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發揮人口規模優勢,培育工業生產中的比較優勢,低技能和半熟練勞動力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于工業生產中的比較優勢,中國發展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美國家的投資者將供應鏈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在此基礎上,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強國,在全球化工、電子、服裝、機械、化肥、藥品、汽車等制造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不過,這一戰略不再行之有效。隨著人口結構轉型加速推進,低技能勞動力不斷減少。在過去十年里,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事實上,中國早就在逐步調整勞動密集型產業相關戰略,并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
中國如今需要的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通過技術創新來維持全球工業大國的地位。有鑒于此,中國必須從方方面面推動工業生產中的創新,從設計和概念化到產品的生產和營銷。這一新戰略將對中國發展經濟關系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對外貿易關系。
中國對外貿易前景廣闊
文章進一步分析稱,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在擁有大量的智能手機用戶。
中國消費者很快接受了數字化浪潮和在線購物。到2023年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到達122部/百人。中國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和在線零售業的全球引領者。得益于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數字貿易已經成為貿易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事實上,通過移動支付平臺訂購商品和服務只會越來越普遍,這將促進數字貿易的進一步增長,并對中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影響。
隨著數字貿易的普及,外國企業與中國在線零售平臺的業務接洽更加便捷,預計將推動中國對外貿易進一步增長。
文章最后強調,中國的在線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豐富的購物體驗。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這些消費者幾乎可以了解產品的所有細節。因此,中國的貿易伙伴若要進入這個廣闊的市場,也要提供類似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