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一個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中法兩國在地理位置上遙相呼應,在經貿合作上也高度互補。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后,從附加值來看,中法之間的合作早已從最初的低附加值產業鏈,如簡單的來料加工、服裝鞋帽等產品的生產與貿易,發展到制藥業、汽車制造業、航天航空業、核電等高附加值產業鏈。
從技術與資本流向來看,中法合作也從最初主要從法方流向中方,如法國在華直接投資、法企在華組建合資企業等,發展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法直接投資、中資企業在法并購、合資或直接建廠。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在第三方市場以及在金融領域聯手,將成為中法合作新的亮點,也是前景所在。
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之所以堪稱中法合作的亮點,是由于常規的經貿合作形式還需“質”的提升。在第三個國家或地區即第三方市場,中法兩國企業可以聯手,以“戰略聯盟”的形式,具體地講是以組建成“投標聯合體”的方式,參與第三方市場諸多項目的國內或國際招標,中標后的項目實施及運營都能發揮中法雙方各自的優勢所長。
以核電為例。習近平主席五年前訪問歐洲、正值荷蘭核安全峰會期間,就曾力推中國核電“走出去”。當時習主席先在會見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時,提出在核電等領域打造示范性強的“旗艦項目”;后在訪問法國期間,與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一同見證了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電力公司簽署關于在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和關于核能領域研發、設計、采購及運維合作協議。
五年前習主席的力推,實際上開啟了中法兩國之間在大型高附加值項目上新的合作形式,即在第三個國家或地區即第三方市場,中法聯手共同開發核電項目。在核電領域,中國從大亞灣起步,走過了從“法方為主,中方為輔”進到“中方為主,法方支持”,再提升到“共同設計、共同建造”的歷程。中法核電合作的一步一步腳印,彰顯的恰是中法合作提升歷程。如今,中廣核已經承擔全球近1/4核電新機組的建設。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歐洲之行中,習主席在訪法期間簽署了15項商業協議,其中包括中國購買300架空客飛機的大單。在飛機制造上,若能效仿中法核電合作經驗,有朝一日何嘗不會實現中法到第三方市場共同開拓的“航空夢”呢?
另外,習主席訪法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是中投、法巴、歐瑞澤成立中法基金,目標投資額10至15億歐元。作為中國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宣布與法國最大的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以及法國最大的私募基金歐瑞澤基金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立“中法產業合作基金”。
中國和法國金融合作起步時間并不長。七年前成立的“中法中小企業基金”,是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法國信托儲蓄銀行共同出資的國家級PE基金。這是繼中瑞基金、中比基金、中意曼達林基金后,國開行在歐洲聯合發起的第四只國家級基金。該基金的目標規模只有5億歐元,一期規模也只有1.5億歐元,主要投資于注冊在法國或中國的高成長中小企業。
與中法中小企業基金相比,現在的中法產業合作基金不但目標投資額是前者的兩到三倍,而且與中小企業基金主要針對PE不同的是,產業合作基金將主要投資于以歐洲大陸為主的制造業、工業、消費、醫療等行業,通過共同拓展市場深化中法投資合作。
與英美不同,作為歐洲大陸文化國家典型代表的法國,法國金融體系與監管歷來以高“審慎度”著稱。這也是法國曾遭受多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震蕩而沖擊不大的緣由。如果說五年前習主席對法國的訪問,力推了中法核電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那么今年習主席的訪法則有力地推動了中法在金融領域的聯手。
總之,中法合作,必將更上一層樓。在第三方市場以及在金融領域聯手合作,將有助描繪更美好的合作前景。(趙永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金融學教授)
(趙永升)